close

大腦有個區域負責反應飢餓,大腦研究專家稱之為「腦下丘」。

那裡的「食欲感受器」會對身體傳送過來的飢餓通知產生反應,

當身體缺乏食物時,它就會通知大腦,然後該區再將資訊,傳送到大腦中跟情緒、感覺和思考相關的區域。

「食慾感受器」的通知會透過情緒讓我們接收到飢餓感,

因此,被我們視作為食慾的東西,其實是大腦傳送出來對不舒服飢餓感的反應。

 

至少要給大腦20分鐘才能感受到飽足感

吃東西的時候體內的消化系統會同時釋放出不同的縮氨酸,

縮氨酸會傳送訊息給大腦,讓它結束飲食或是減少份量,

事實上這是一套很好的系統,但最大的缺點在於:

大腦意會到所有感覺,並將訊號傳給身體,這過程要花上20分鐘。

 

速食店以最有效率的方式,幫我們增加體重,

因為我們吃越快,吃下的就越多,等飽足感出現的時候,我們早已經離開速食店。

 

「暫停一下」是最有效的減重飲食習慣

為了達到這個目的,我們必須放慢吃東西的速度,每一口食物咀嚼20次,可以有下述優點:

  1. 促進消化,避免讓未咀嚼的食物進入胃裡。
  2. 經過咀嚼,身體不需花全部力氣消化食物,可以使用的能量就更多。
  3. 密集地咀嚼食物就不會吃進過多的食物,因為20分鐘後出現的飽足感會迅速地阻止我們繼續進食。

 

如果你無法長時間的咀嚼,其實還有另外一個選擇可能更容易做到,那就是「暫停」!

進食時「暫停一下」,飽足感自然就會幫助我們自動踩剎車。

有許多不同的研究報告顯示:越有意識的進食,減重效果越好。

 

感受到大腦分泌出來的快樂激素

吃東西時大腦會分泌血清素。

血清素是一種快樂激素,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吃東西時會感到快樂。

但是如果吃太快,又沒有意識到吃的的話,就可能感受不到那種快樂。

雖然我們能擁有快樂,但是卻沒有真正感受它,

於是,我們越吃越快,想要快一點達到令人歡樂的血清素水平。

但其實只要是無意識的飲食行為,便感受不到這種後續產生的血清素分泌,快樂感自然消失不見。

反而,會因為吃了太多而產生罪惡感。

 

《練習》

  • 無論想吃什麼,吃慢點,有意識地吃,要有時間讓大腦產生飽足感。
  • 不管吃的速度有多快,要讓自己吃飯時習慣暫停一小段時間。
  • 不時放下餐具。
  • 進餐時不要看電視、看報紙、看書。
  • 試著細細品嚐每種食物和調味料的味道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西瓜軟糖 的頭像
    西瓜軟糖

    ♡ 咻咻自轉星球 ♡

    西瓜軟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